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颐佳 通讯员 黄馨怡
正值辣椒成熟季节,7月13日,记者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麻栗场镇澎湖村高速路口辣椒收购点看到,收购人员忙着将新鲜辣椒分类、过秤、登记、核实,每一道环节都有条不紊。“得益于王秋菊书记带领我们发展产业,老百姓腰包鼓了,人心齐了。”澎湖村党支部书记田祖进说。
他口中的王秋菊,是花垣县委党校派驻澎湖村的第一书记,今年36岁。初见王秋菊,干净利落的马尾发型,英姿飒爽,笑起来温暖灿烂,像个邻家大姐姐。
2021年10月驻村以来,她与澎湖村“两委”并肩作战,带领老百姓攻坚克难发展产业,成为大伙心目中“霸得蛮、讲得法、办得成事”的领头人。
基础设施建设“老大难”?
她争资金、聚民心
进村道路狭窄拥堵,阻碍澎湖村发展。三户村民不肯让地,拓宽项目停滞不前。王秋菊数十次上门沟通未果。抱着“硬骨头也要啃”的决心,她转变思路,带着村规民约和律师上门,在全体村民见证下依法划线开工。一个月后,道路改造完成,由2.8米拓宽为6米。
“多年的修路难题,没想到让城里来的女书记解决了。”行走在宽敞的道路上,村民纷纷点赞。
“乡村振兴的第一步,就是人居环境整治,首先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抓起。”王秋菊积极争取资金,完成道路硬化、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路灯亮化、水利设施修缮等工程,1200米的村主干道扩宽,建设菜园子围栏1200米,硬化1000平方米院坝,改厕168户间……
基础设施搞得好,治理也要跟上。她结合基层网格化管理,推动“微治理”“微田园”“微景观”“微能量”行动,发动家家户户清理房前屋后,发展蔬菜、金银花等庭院经济,依法拆除“两违”和空心危房;将公共治理写入村规民约,与集体分红、评先评优挂钩,激发村民共建共享的内生动力。昔日的“臭水沟”变为清流潺潺的“风光带”,80多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点缀苗寨,美了环境,富了口袋。
无地生财怎么办?
她向“路边经济”要效益
澎湖村土地面积有限,曾经处于零产业的困境。
2022年初,王秋菊敏锐地发现该村“毗邻高速口”的区位优势,建起村里首家农家乐,土鸡土鸭配土菜,第一年就实现收入25.3万元。目前,全村共开办餐馆、农家乐、民宿等13家,70名村民从事服务业,逐步形成“养殖—餐饮—销售”一条龙产业模式,开辟村里“路边经济”新赛道。
2023年,受天气影响,花垣全县辣椒滞销,澎湖村2万斤辣椒积压仓库。面对乡亲们的愁容,王秋菊将目光投向深加工企业,想方设法将鲜椒制成剁椒、辣椒酱销售,不仅弥补本村前期亏损,还帮助全县销售辣椒25万公斤,该村当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30.2万元。
同年底,县里推广黄牛产业。“养牛无地,何不供草?”经过充分调研,王秋菊带领团队四处跑销路、签合同,与周边5个县签下订单。至今,牧草销售累计带来112.3万元收入。
澎湖兴旺,“候鸟”归巢。“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以前想都不敢想。”40多岁的石珍明在外务工多年,如今返乡种植辣椒和西瓜50多亩,每年可以收入8万余元。
今年6月,王秋菊接过新使命——担任花垣县委党校驻麻栗场镇新科村第一书记。一个多月时间,她步履不停,组织村“两委”和党员代表外出学习、走村入户察民情、熟悉项目建设情况、带领村民发展电商、协助村支书参与大比武并收获“擂主”……
新征程,新起点。“我将把在澎湖淬炼的宝贵经验、真挚情感和奋斗姿态,带到新的岗位,继续为乡村振兴伟大事业贡献力量!”她意志坚定、信心满满。
卓信宝-卓信宝官网-专业在线股票配资网-正规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