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披露,日本首批F-35B战机已抵达宫崎县新田原基地,首批3架率先到位,本财年内(至次年3月底)还将有更多同型号战机交付。这意味着,二战后日本首次真正拥有舰载固定翼战斗机。在原子弹爆炸80周年之际,日本距离重新拥有航母能力又近了一步。
长期关注此事的日本舆论与媒体自然喜出望外,再度翻出老论调:有了F-35B,出云号与加贺号终于能摘掉“直升机驱逐舰”的标签,成为货真价实的航母;加之“无敌的美制五代机”加持,区区辽宁舰、山东舰在他们眼中不过是“甲午定远镇远”的翻版,开战就是被“碾压”。
从“驱逐舰”到航母的身份转变
按照严格的定义,航母就是能搭载并运作固定翼飞机的水面舰艇。出云级在设计时,本就为此预留了空间,只是为了遵守和平宪法的限制,被包装为“直升机驱逐舰”。如今封印解除,F-35B交付,上舰已成定局,出云号和加贺号正式跨入航母行列。
出云级满载排水量2.7万吨,虽然吨位不大,但甲板面积甚至超过中国的075两栖攻击舰,作为轻型航母运作问题不大。受制于舰内空间、弹药与燃料储量,它在训练或巡航状态下通常只能搭载10至12架F-35B,仅为辽宁舰或山东舰的一半。日本方面却颇为自信:大家都是航母,但我上的是五代机,你还是四代机,单机性能优势足以“一打多”。
F-35B的优势与硬伤
F-35B的最大特点是隐身与短距/垂直起降(STOVL)能力,这使得小甲板也能运作隐身战机,大幅提升部署灵活性。但要让它的作战潜力充分释放,还得跨过三道关:
甲板运作节奏——起降流程、牵引调度、弹药输送链路是否顺畅;
维护与补给能力——隐身涂层修复、备件供应速度;
指挥与情报链路——目标由谁提供、作战权限如何分配、信息网络是否畅通。
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依靠两个F-35C中队和两个F/A-18E/F中队,共约44架舰载机来维持高节奏行动。日常情况下,甲板上随时有两架战斗机起飞,空中还有预警机维持监视;高强度任务时,一个波次就能放飞10余架战机,一天可实现逾百次起降。对照这一标准,出云级的短板一目了然:舰载机数量不足、维护压力大、飞行甲板缺乏持续高强度运转能力。按照美军航母1/4飞机在机库维护的经验计算,出云级在任何时刻可用飞机恐怕不超过9架,稳定持续放飞几乎无法实现。
缺预警机,制空能力受限
不仅出云级,全球多数以F-35B为核心的“闪电航母”都存在类似问题:舰载机数量有限、缺乏固定翼预警机支援。没有空中预警能力,就难以全面掌握战场态势,更谈不上争夺海上制空权。实际上,F-35B在这种平台上更多承担的是对缺乏隐身对抗能力的海陆目标实施打击的任务,本质更像攻击机。
与辽宁舰、山东舰的对比
辽宁舰、山东舰采用滑跃起飞+拦阻回收(STOBAR)模式,优势在于可搭载更多舰载机并实现更高的出动频率。其主力歼-15系列可执行制空、对海、电子战等多任务,且两舰已多次开展双航母编队的远海高强度飞行训练,具备稳定的“空中排班”能力。这类大甲板航母的定位就是维持持续的区域空中压制与海上作战能力。
相比之下,小甲板F-35B更像“隐身快反+节点打击”的刺客,追求的是突袭与高价值目标打击。但要真正威胁大型航母,还得有合适的远程反舰武器。目前F-35B未配备可用的远程反舰导弹,外挂的JSOW C-1滑翔炸弹射程仅百公里出头,突防能力有限,且外挂后隐身性尽失,极易暴露在对方远程防空火力圈内。反观歼-15可挂载鹰击-83反舰导弹、鹰击-91反辐射导弹,射程可达200公里,一个波次即可发动数十枚导弹的饱和攻击。
战场现实与战略落差
即便不讨论舰对舰的直接较量,日本在整体装备体系建设上的差距,也不是两艘轻型航母就能弥补的。即使假设日本拥有两艘搭载六代机的20万吨级超级航母,只要行动范围在火箭军的打击圈内,依然是重点打击目标。更何况出云级形成完整战斗力还需要数年,到那时,福建舰或下一代核动力航母都可能已经投入使用。
F-35B让出云级和加贺号的确跨入了“真航母”门槛,但受限于平台规模、舰载机数量、缺乏预警机与持续出动能力,它们在真正的大国海军对抗中,仍难摆脱轻型航母的固有限制。对日本而言,这更像是战略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战斗力的提升。
卓信宝-卓信宝官网-专业在线股票配资网-正规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