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钟财芬)基孔肯雅热在广东佛山等地引发本土传播后,香港于8月2日报告首例输入病例——一名12岁男童确诊。伊蚊在许多省份都有分布,尤其是民间素有“秋后蚊子猛于虎”的说法,许多网友关心,作为一种蚊媒传染疾病,其他地方有无基孔肯雅热的输入风险呢?
香港特区政府官网公报截图。
病例输入风险始终存在
“广东、香港距离近,输入病例引发本土传播的风险始终存在。”8月3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传播媒介相同,均为伊蚊,当前正值伊蚊活跃期,南方地区防控压力较大。香港、澳门及周边省份均可能出现输入病例,从而引发本土传播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7月29日,福建省福州市疾控中心发布通知,提醒国外流行地区以及广东佛山等高风险地区来(返)的人员,要进行14天自我健康监测(最长潜伏期:基孔肯雅热12天、登革热14天),原因正是担忧蚊媒疾病跨区域传播。
针对“秋后蚊子猛于虎”,疫情会不会在秋季更严重的担忧,李侗曾认为,7~9月是伊蚊活跃季节,在南方地区,如广东,依据以往登革热流行情况,蚊虫传播可能会持续至11月左右。后续基孔肯雅热传播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防控工作,若防蚊灭蚊措施到位,传播链可被快速切断。
部分患者可发展成慢性病痛
基孔肯雅热感染病例的不断增多,也让公众对感染后是否存在后遗症有了更多关注。8月2日晚间,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发布《基孔肯雅热后遗症告知书》提示,该病目前无特效药可治,感染后可能出现持续高烧(39℃以上)、剧烈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会发展为慢性病痛或严重并发症,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发布《基孔肯雅热后遗症告知书》截图。
基孔肯雅热定点收治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白红莲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患者出院时间普遍较短,后遗症数据仍需进一步观察。目前收治病例都是轻症,尚未发现重症病例。不过,有国外报道显示,基孔肯雅热可能引发病毒性脑膜炎等危重症,需持续监测。李侗曾补充称,随着感染基数上升,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有可能出现重症,需重点预防。
多国“以蚊治蚊”应对蚊媒传染病
应对蚊媒疾病,多国正尝试“以蚊治蚊”的生物防控技术。7月25日《科技日报》报道,全球最大的蚊子工厂日前在巴西巴拉那州库里蒂巴健康科技园建成,该工厂每年将释放50亿只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埃及伊蚊。埃及伊蚊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而沃尔巴克氏菌能在蚊子体内与病毒争夺复制资源,使病毒传播力下降。
巴西蚊子工厂。图片来自世界蚊子项目官网。
中国同样走在技术前沿。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中山大学“蚊子工厂”(广州中大核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利用核辐照技术培育不育雄蚊并送往野外释放,通过与野生雌蚊交配使其“断子绝孙”。建厂4年来,该厂已累计产出数千万只绝育雄蚊,成为环保防控蚊媒传染病的“超级工厂”。
李侗曾表示,这类创新技术具有环保且精准的显著优势,但要有效阻断蚊媒疾病传播,仍需结合传统防控手段。一方面,应强化对病例的监测与隔离措施,尽可能减少病毒传播的潜在机会;另一方面,以家庭为单位定期清理各类积水容器,及时安装纱窗并合理使用驱蚊剂,构建起全民防护屏障。
卓信宝-卓信宝官网-专业在线股票配资网-正规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