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中俄海军联合编队通过宗谷海峡驶入鄂霍次克海,按照既定计划展开新一轮联合海上巡航。这是中俄两国海军自开启该机制以来的第六次联合巡航,而巡航海域依旧选择在美日格外关注的北太平洋。
此次中俄海军编队由中国海军052D型驱逐舰“绍兴舰”、903型综合补给舰“千岛湖舰”以及俄罗斯海军“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无畏级反潜驱逐舰组成。从航向推测,巡航的重点区域是北太平洋。
这并非首次在这一海域开展行动。2023年,中俄海军联合巡航曾穿越鄂霍次克海,进入白令海峡,在阿拉斯加及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展开行动。而在今年巡航之前,中俄海军刚刚在日本海完成“海上联合-2025”军事演习,演练科目涵盖联合机动、联合防空、反潜、反舰、援潜救生、锚地防御及海上补给等,并进行了实弹射击训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演习首次将“应对西太平洋安全危机”纳入科目,反映出两国对地区安全形势的研判出现新变化。
外界普遍认为,这一调整说明中俄均认为西太平洋的安全风险正在上升,可能威胁到地区的稳定,因此需要通过更紧密的合作来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中俄之所以频繁选择北太平洋巡航,是因为这一海域在战略上具有极高价值。北太平洋不仅是美国通往远东的最短海上通道,从阿拉斯加到日本仅约4000公里,而南线从夏威夷至日本的距离则接近8000公里。
对于美国而言,日本不仅是经济高度发达的盟友,其境内完备的美军基地也为大规模兵力部署提供便利条件,更是可能的台海军事行动的重要跳板。相比之下,南线的关岛基地在支援能力上明显不及日本。
此外,北太平洋还涉及南千岛群岛(俄称南千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争议问题。这一地缘矛盾长期悬而未决,一旦爆发冲突,将使俄罗斯陷入双线压力之中。
更长远的战略考虑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北极航道前景。随着冰层融化,北方航线有望成为连接欧洲与亚洲的重要海上通道,届时北太平洋将成为全球航运与能源运输的关键枢纽,中俄显然在提前布局。
近年来,中俄不仅通过海军巡航在北太平洋提升存在感,还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在该海域的活动。2024年,中俄海警联合编队就曾进入北太平洋巡逻。而在本轮海军联合巡航同步,中国多艘破冰船也进入白令海开展作业,这些举动都显示两国正系统性地巩固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对于美国而言,北线虽是通往西太平洋的快捷通道,但距离中俄本土太近,整条航线几乎全程处于中俄军事力量的打击范围之内。尤其是南千岛群岛被视为北线的“咽喉”,若被封锁,美军北线行动将受严重限制。
有消息称,在中俄某次联合演习期间,俄方曾向中国空军开放“空中走廊”,允许中国战机直接飞入日本海,从而具备封锁北线的能力。这一举动让美方格外警惕。外界分析认为,特朗普之所以多次释放与俄罗斯改善关系的信号,其中一个考量便是希望离间中俄,削弱这种军事互通,为美军未来利用北线执行台海行动扫清障碍。
然而,美国在全球维持霸权的战略目标与中俄的根本利益存在冲突,即便美国政界部分势力有意与俄和解,也会面临国内强烈反对。对俄罗斯而言,在遭受西方全方位制裁的背景下,与美国单独妥协的可能性同样极低。
中俄在北太平洋的联合巡航已形成常态化,并与联合演习、海警巡逻、科研作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构建起全方位的海上存在体系。可以预见,未来两国将继续在这一海域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联合行动,不仅为了战略防御,更是为了在地区安全格局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卓信宝-卓信宝官网-专业在线股票配资网-正规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